在蟄伏數年后,電解鋁市場在疫情期間的再次火爆,多少讓市場參與者有些意外。
“雖然比歷史高峰還有些差距,但每噸賺兩三千沒問題。”11月中旬,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一位大型電解鋁企業人士不停地強調市場“給力”。
作為一種大宗商品,電解鋁暴漲,讓見慣了“過山車”行情的業內老手也有些措手不及。今年初,因疫情影響,新項目建設效率下降,市場對電解鋁全年行情普遍看衰。不過,鋁價在二季度的突然啟動,從整體深陷虧損,到利潤沖上歷史高點,電解鋁行業僅用了半年時間。隨著10月底三季報公布完畢,包括中國鋁業(601600,SH)、云鋁股份(000807,SZ)、焦作萬方(000612,SZ)等頭部企業,受電解鋁價格的帶動,業績狂飆,股價飛漲。以云鋁股份為例,進入10月后,股價上漲了73.4%,截至11月20日,今年已漲停8次,其中4次發生在三季報公布后的11月。
在券商人士看來,供給側改革已讓電解鋁發生結構性變化,供給缺口有望維持,預計電解鋁行業的高盈利有望貫穿2021年全年。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電解鋁價格“給力”的同時,持續的低庫存、產業鏈利潤分配的不均衡,也讓產業鏈并不穩固,甚至布下隱雷。
瘋狂的電解鋁:下游企業沒訂單也趕緊囤貨
涂板企業很少積壓庫存。但就在10月份,在外跑訂單拉業務的老板,突然回了一次鄒平,在本地訂購了200多噸鋁板囤貨。
即便已經在鋁業市場縱橫了三十余年,但今年鋁的搶手程度,讓老冷這個老江湖也有些始料未及。
老冷在鄒平一家彩涂板企業擔任主管生產的副總,鋁板是他們產品最主要的原材料。公司老板的老家雖遠在浙江義烏,但為了節省成本,便和眾多同行一樣,把企業設在了世界最大鋁企魏橋創業集團所在的鄒平。
對背靠魏橋這棵大樹的企業來說,靠近原料產地,進而減少成本,是他們在鄒平設廠的初衷。不過,在節省物流成本的同時,產業鏈下游的加工企業,首先要承受鋁價“過山車”帶來的驚心動魄。
11月中旬,山東一位市場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11月份電解鋁現貨價格升至每噸1.5萬元以上,雖然距2007年前后兩萬多的歷史高點還有距離,但已臨近2017年三季度的高位(突破1.6萬元/噸)。”
這也與年初的行情,形成巨大反差。今年一季度,全球大宗商品行情下跌,鋁價(注:鋁價一般就是指電解鋁)從14300元/噸一度跳水至11500元/噸,跌幅近20%;氧化鋁價格從2610元/噸跌至2350元/噸,跌幅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