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刺!OPPO第三代AR智能眼鏡Air Glass明年春季發售

2021-12-16 09:46:06

昨日,OPPO發布第三代AR智能眼鏡Air Glass,將于2022年春季在中國發售。前有小米發布智能眼鏡探索版,后有蘋果AR有望明年登場提振產業情緒,AR眼鏡面向消費級市場的“沖刺”距離更了?

磨合三代走向市場

早前OPPO曾研發過兩代AR智能眼鏡,但沒有走向量產。

2019年12月,第一代智能AR眼鏡采用一體化設計,重量體積相對笨重。

2020年11月,第二代OPPO AR Glass 2021智能眼鏡采用分體式設計,在佩戴體驗、光學方案、交互方式以及內容生態都有升級。

三年三代,OPPO的AR智能眼鏡實現突破。

OPPO研究院院長劉暢表示,未來,智能眼鏡將成為繼手機、手表之后,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第三塊屏幕”,OPPO Air Glass是一款令消費者真正觸手可及的智能眼鏡。

據了解,此次新發布的OPPO Air Glass采用單目分體式方案,主體重量不到30克,鏡片厚度1.3毫米。鏡片采用輕薄的衍射光波導技術,均入眼亮度1400尼特,單個像素僅4微米的硅基Micro LED顯示屏最高亮度可以達到300萬尼特。采用自研Spark微型光機,能夠有效提升透光率減少雜光干擾。具備觸控、語音、手勢和頭動操控四種交互方式,通過專用App,與OPPO手機、OPPO Watch配合使用,具備消息提醒、隨身翻譯、導航、提詞等功能。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分體式設計不會是AR眼鏡的終極形態,但目前其通過將電源、算力等下放到手機等其他終端,大大減輕AR眼鏡本體的重量,結合手機端的應用生態,在應用上有更多發揮空間,這些是手機廠商做AR產品的優勢。

Nreal創始人、CEO徐馳曾表示,相比于現在的AR分體機需要接入手機使用,未來5年以內,重量在50克以內的一體機將會出現。以前很多運算會放在終端眼鏡或者頭顯上,未來渲染、計算都會放在云端,給終端釋放空間。

OPPO此次新品兼顧了體積、重量、成本,顯示模塊輕量化成為重點,通過精簡配置以及借助手機生態跨越了量產門檻,在當下有助于提振國內AR頭顯市場士氣。

消費市場等待“臨門一腳”

2012年,智能眼鏡就已經誕生了,谷歌首款消費端AR眼鏡Google Glass正式發布。2016年,微軟發布面向美國和加拿大開發人員的混合現實智能眼鏡HoloLens,Meta積極布局AR業務,Nreal Light系列,MAD GazeGlow,聯想ThinkReality,小米AR眼鏡探索版……

IDC數據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AR硬件市場,微軟受益于HoloLens 2產品的銷量同比大幅增長,整體出貨量接2萬臺,同比增長26%,在第二季度位居榜首。Mad Gaze出貨量同比下降30%至約15000臺,目前排在第二名。影創Shadow Creator由于在中國市場的持續增長,獲得了第三名的位置。

全球初代Google Glass,因當時技術、生態、價格等因素,最終轉向了企業級市場。直到現在,AR眼鏡產品大多停留在企業級市場,沒能改變在消費級市場低迷的窘況,而這與消費端均價較高、非剛需、內容生態欠缺有關,供應端生產鏈條工序復雜,產品技術和兼容制約有關。

TrendForce集邦咨詢向記者表示,產品售價與系統方案整合是現在VR/AR在消費與商用市場的成功關鍵,也是領先廠商能保持競爭優勢的主因。然而在考量硬件毛利與獲利的情況下,要達到具備競爭力的定價策略有其難度,也成為VR/AR裝置出貨量一直以來難以增長的原因。

IDC咨詢向記者表示,展望未來,AR頭顯依舊由商業領域推動,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市場AR頭顯復合增長率為109.9%,國際市場上出貨量從 2020年的約30萬臺將增加到2025的2100萬臺。

在元宇宙的帶動下,除了預期2022年會吸引更多硬件品牌廠商踏入VR/AR市場發展之外,也將促使應用服務商直接或間接地推動硬件市場的發展。TrendForce集邦咨詢表示,從消費市場來看,相關業者將可能采用軟件補貼硬件的策略作為加速擴大使用者基數的手段,透過低單價、高規格的VR/AR產品來提升市場滲透率。

從商用市場來看,由于遠距交流、多人協作、數字孿生等應用服務的發展,也提高企業采用VR/AR裝置的意愿。相較消費市場以低價高規為導向,商用市場的企業更愿意選擇高單價且高能的產品,但同時須搭配完整的系統整合方案或者是客制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