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行業增速放緩:新規劍指侵權之風 行業進入存量市場爭奪

2021-12-27 08:40:13

在經歷了多年的爆發式增長后,短視頻行業的增速已有放緩跡象,開始走入下半場競爭。多位分析人士認為,人口紅利的消失與疫情以來經濟壓力,是短視頻行業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

不過,短視頻仍然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與用戶基數。在此之下,以侵權為主的一系列問題便顯得愈發突出,成為制約短視頻行業發展的首要問題。

日,被網友稱為“最嚴新規”的《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出臺,明確規定短視頻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

這意味著,流量放緩、監管趨嚴下的短視頻臺需要找尋下一增長點。“無論抖音還是快手都從社區內容臺起家,如何衡內容與變現,而不影響消費者體驗,是一個永恒難題。”潮汐商業評論創始人王爍認為。

短視頻行業增速放緩,進入存量市場爭奪

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88億,占網民整體的87.8%,較2020年12月僅增長1440萬。

《2021年移動互聯網行業觀察》同樣顯示,短視頻月活用戶與滲透率增量逐漸見頂,2021年9月行業新增人數降至3.23億,對比2020年10月下降20.1%。

從各方研報來看,隨著時間推移,互聯網臺的用戶增長迎來瓶頸,以抖音快手為主的短視頻行業增速放緩、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已成事實,短視頻臺的業績均受影響。

據多家媒體報道,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過去半年的國內廣告收入停止增長。這是自2013年字節跳動啟動商業化以來,首次出現此情況。

快手方面,今年三季度營收204.億元,同比增長33.4%;凈虧損70.9億元,經調整凈虧損48.2億元,同比擴大401.4%。

居高不下的營銷支出是臺虧損的主要原因。今年三季度,快手銷售及營銷支出由去年同期的61億元上漲至110億元,同比漲幅達到80.3%,而臺日活用戶僅同比增17.9%至3.2億。顯然,用戶增速遠低于銷售營銷支出增速,意味著臺的獲客成本正在不斷增長。

“內容臺最終都會面臨一個內容成本的問題,短視頻早期靠UGC(用戶生產內容)可以一定程度上壓低成本,但隨著競爭激烈和用戶增長放緩,這塊成本最終會漲起來。”分析人士認為,在整個行業都步入商業化困局的深水區,需要轉變以前高舉高打的模式,尋找一種精耕細作的運營方式,實現開源節流,才是長久之計。

“最嚴新規”出臺,劍指短視頻侵權之風

盡管當下短視頻的用戶增速放緩,但仍然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與用戶基數。在此之下,以侵權為主的一系列問題顯得愈發突出,早已成為制約短視頻行業發展的首要問題。

過去多年,自短視頻誕生以來,行業亂象一直層出不窮,各臺長期存在與長視頻、游戲、音頻等臺版權內容的糾紛。

今年4月,“愛優騰芒”等長視頻臺以及其他影視傳媒單位共同發布了《關于保護影視版權的聯合聲明》,呼吁廣大短視頻臺和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尊重原創、保護版權。

記者了解到,在兩大頭部短視頻臺上,有不少視頻博主將熱門影視綜內容剪輯為幾分鐘的精華版,以CUT、合集等形式發布,播放量可以達到幾千萬甚至上億次,而這些上傳視頻均未標注來源。憑借這些剪輯視頻,不少博主已躋身為頭部大V。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抖音審理了4萬起侵權舉報,下線2萬余條侵權視頻,永久封禁2000多個違規賬號;快手也下線了2萬多條違規視頻,并封禁2000多個違規賬號。

日,針對短視頻侵權亂象,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明確規定短視頻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該細則也被網友們稱為短視頻“最嚴新規”。

對于如何解決短視頻的侵權行為,多位業內專家認為,應該從兩方面來推進。首先是在法律層面,要加強監管并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處力度。

另一方面,各臺需要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短視頻內容創作機制,讓版權合法有序流通,在版權方利益不受損失的情況下,讓創作者、臺都能夠從中獲利,使生態能夠健康、持續規范化發展。

短視頻下半場的破局之道

曾有互聯網分析師坦言,短視頻上半場拼的主要是營銷,誰敢于砸錢,誰就可以快速實現獲客;到了下半場,單純依靠補貼思路難以帶來更多用戶,只能通過深耕產品、提高用戶的體驗,才可能開拓市場份額。

在相關從業者看來,快手目前正靠培養關系撬動私域打造一批頭部主播,基于“關系”來做直播帶貨,例如辛巴及其龐大的辛選集團。

“抖音則是靠內容撬動公域,然后通過廣告變現。但現在情況是,雙方的關系邏輯和內容邏輯會漸漸觸及增長天花板,就需要開始向對方的領域滲透,這種“雙向奔赴”會讓雙方變得越來越像,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上述人士說道。

最新數據顯示,抖音DAU(日活用戶)已超6億、快手DAU超3億,前者側重一二線城市,后者則主攻低線城市以及下沉市場。

如果基于現有DAU數據,可以發現兩臺的差距已拉開。今年底,在抖音記錄農村生活的張同學爆紅,月漲粉超千萬,這說明抖音正在向快手的主陣地—低線城市進攻,并對后者產生一定威脅。

面對多重壓力,快手瞄準了火熱的直播帶貨賽道。三季度,快手直播業務收入77億元,幾乎相當于2020全年的直播收入,電商交易總額(GMV)達1758億元,同比增長86.1%。

潮汐商業評論創始人王爍認為,無論抖音還是快手都從社區內容臺“起家”,如何衡內容與變現,而不影響消費者體驗,是一個永恒難題。沉淀用戶、升級視頻消費水成為行業挖掘收益增長點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