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循環經濟助力閑置市場增長 二手電商頭部效應凸顯

2022-01-10 08:41:38

回顧剛剛過去的2021年,在國家加快構建循環經濟體系、鼓勵發展“互聯網+二手”模式的背景下,二手經濟加速爆發,不僅為二手電商提供了標準化體系參考,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強勁驅動力。

在此期間,二手電商成為資本追逐的標的,整個賽道在經歷頭部企業數次融資、沖擊上市后顯得異常熱鬧。總體而言,行業頭部效應愈發凸顯,綜合類臺依舊占據主流,萬物新生、轉轉、閑魚穩居前三。

與此同時,兩年興起的直播帶貨在二手電商領域開始普及,解決了以往二手電商單純依靠圖文展示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增強用戶信任、提升用戶粘,縮短了用戶決策的周期,為入局臺帶來新的增量。

不過,售假、以次充好、貨不對板等行業亂象依舊存在。對二手電商臺來說,伴隨著政策監管的持續深入,精細化、標準化、規范化運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互聯網+循環經濟助力閑置市場增長

2021年,國家層面鼓勵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和雙碳政策疊加發布,對二手經濟帶來明顯的提振作用。

具體而言,國務院于2021年2月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

在流通與消費層面,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促進綠色產品消費。鼓勵企業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廢物回收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培育新型商業模式,打造龍頭企業,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同時推動電商臺設立綠色產品銷售專區。

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提出要規范發展二手商品市場,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強化互聯網交易臺管理責任,加強交易行為監管,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標準化、規范化服務;并鼓勵臺企業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專業經營商戶,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

同時,規劃提出要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規,建立完善的車輛、家電、手機等二手商品鑒定、評估、分級等標準,規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

緊接著,國務院于2021年10月下旬印發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重點實施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等“碳達峰十大行動”。行動方案還提到,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實現再生資源應收盡收;大力發展綠色消費,推廣綠色低碳產品。

在一系列政策的助力與指導下,二手行業交易標準化體系逐步成型,這無疑為二手電商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伴隨著消費升級浪潮的疊加推動,二手電商的發展之路變得更加廣闊。

申萬宏源發布的研報指出,2015年到2020年,中國的二手電商行業市場規模從45.9億元增長至3745.5億元;2020年,二手電商交易規模約占閑置市場總額的36%,且保持著44.23%的較高增速。

融資、上市消息不斷,二手電商頭部效應凸顯

具體到二手電商玩家來看,2021年以來,這一垂直賽道上的頭部企業頻頻獲得融資,且大多集中在B輪以后,行業融資環境大幅回暖。

據網經社旗下電商大數據庫“電數寶”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二手電商領域(不含二手車、二手房等大件二手交易臺)共有9家臺獲得融資,涉及臺包括轉轉、愛回收、胖虎科技、采貨俠、妃魚、只二、值耀、車小多、閃回收,融資總額約58.1億元人民。

其中,轉轉獲得融資的頻次最高。除了接連獲得兩輪、累計4.9億美元的高額融資,且創下了國內二手電商領域最大單筆現金融資記錄之外,轉轉集團旗下的B2B二手3C交易臺“采貨俠”也在2021年5月完成由鐘鼎資本領投的4500萬美元A輪融資。

而在轉轉完成D輪融資后一個月,坊間便流傳出轉轉計劃赴美上市的消息。據外媒報道,轉轉尋求在IPO前進行一輪4億美元的融資,考慮最早在2022年IPO,潛在上市地點中包括美國。對此,轉轉方面至今一直未披露相關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號稱國內最大的二手3C電子產品交易臺的萬物新生集團率先于2021年6月赴美上市,成為中概股ESG第一股。該集團是一家“互聯網+環保”類型的循環經濟企業,旗下包括愛回收、拍機堂、拍拍及海外業務AHS Device這四大業務線。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三季度,萬物新生取得了高質量的健康增長,GMV同比增長56.6%,收入同比增長48%。

根據光大證券發布的研報,目前二手電商形成“四大梯隊”:已赴美上市的萬物新生位于第一梯隊;以閑魚、轉轉為代表的綜合類臺在第二梯隊,估值大概在200億元以上;第三梯隊則以享物說、5miles、鐵甲二手機、回收寶、紅布林為代表的垂類臺為主,估值在10-15億元之間;第四梯隊估值在10億元以下,以經營二手書籍、二手奢侈品等交易品類的臺為主,包括孔夫子舊書網、花粉兒、只二等。

上述研報指出,當前二手電商行業“四大梯隊”格局初成,二、三梯隊斷層嚴重,閑魚、轉轉、萬物新生獨占鰲頭。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也表示,二手物品交易臺的發展雖然還處于探索階段,但二手電商行業已經形成了寡頭,巨頭效應明顯。

直播帶來新增量,標準化、精細化、規范化運營成發展主旋律

從行業發展趨勢看,兩年興起的直播帶貨在二手電商領域開始普及,解決了以往二手電商單純依靠圖文展示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增強用戶信任、提升用戶粘,縮短了用戶決策的周期,為入局臺帶來新的增量。

光大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直播帶貨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店家自播,一類是明星、達人帶貨直播。前者為商家和買方提供直接交流互動的臺,有利于商家進行私域流量沉積,后者依靠明星網紅粉絲效應引流,憑借主播信譽為商品質量背書。目前二手電商直播中以店播為主,達人明星帶貨主要為單價較高的二手奢侈品,從而彌補供給端數量的不足。

據星圖數據,2021年“618”大促期間直播帶貨總交易額達到645億元。閑魚、轉轉、紅布林等二手交易臺已經開始引入直播帶貨、社區臺互動等新交易模式。

不過,與此同時,二手電商行業亂象也頻頻出現。網經社“電訴寶”受理用戶維權案例顯示,2021上半年,網絡售假、霸王條款、退款問題、網絡欺詐、退換貨難、商品質量、客服問題、凍結商家資金、售后服務、惡意罰款、訂單問題、貨不對板等是二手電商投訴的主要問題。

另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有37.8%網民因假貨太多不使用二手電商臺,33.3%網民不使用二手電商臺的原因是未接觸過此類App,此外因抵觸使用二手物品和沒有網購慣而不使用二手電商臺購物的網民分別占比20%和6.7%。

莫岱青認為,二手電商發展過程中的痛點分布于交易過程中,分別為交易前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交易中消費亂象頻發很難建立可信賴交易場景、交易后臺售后保障機制缺失。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成為二手電商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對二手電商臺來說,在流量紅利逐步見頂的環境下,除了要深耕基礎及增值服務、提高供應鏈能力,做好精細化運營之外,還需要注意標準及規范問題。畢竟,隨著政策監管的持續深入,標準化、規范化運營也將成為二手電商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