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店鋪被封號!Shopee隱憂浮現

2022-03-29 15:34:31

上線不過四個月,Shopee于3月6日關停了法國站,意味著又有一批賣家“失業”。這批被動失業的賣家還可以東山再起,而有的賣家就不那么幸運了。

就在近期,Shopee被曝一大批賣家賬號被封禁,賬號不僅被凍結了,還被標記為“高風險”賬號。探其究竟,又有一批偽本土店鋪在Shopee泛濫。

根據賣家提供的截圖,Shopee認為涉事店鋪連接了一個欺詐性的第三方合作平臺,后者違規允許海外賣家冒充當地店鋪,賣家賬號因此被平臺標記為“高風險”并暫停使用。?

嚴重的是,涉事店鋪并不止一兩個,這些賣家均是把跨境店鋪(賣家在中國,跨境發貨)偽裝成本地店鋪(海外本土發貨)。

不禁讓人好奇,偽本土店鋪為何會在Shopee泛濫?

一、嚴懲偽本土店鋪及服務商

提到封號,我們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2021年的亞馬遜封號潮,當時行業損失高達千億元。亞馬遜主要整治的是店鋪虛假評論、刷單等違規行為。

相比亞馬遜大規模封號,Shopee嚴查的是店鋪IP問題,包括重復開店、偽本土店鋪泛濫等違規行為。

據了解,同一賣家重復入駐一直屬于Shopee政策紅線,一旦被發現,店鋪賬號將遭平臺永久凍結,同時賣家也無法再開新的店鋪。而被封帳號一旦存在關聯,也會殃及到已有的正常運營的店鋪。?

再就是偽本土店鋪,即涉事賣家使用欺詐軟件冒充海外本地店鋪,具有嚴重的欺騙性。冒充海外本地店鋪的嚴重性還大于重復開店,其既是對遵守平臺規則的賣家的不公平,也嚴重地欺騙了消費者的信任,更挑釁了平臺的底線,Shopee對此零容忍。

而這背后的始作俑者又是誰?ERP(企業資源計劃)平臺。

在去年2月份,Shopee曾在其官網公示了一批提供偽本土店鋪服務的軟件商,數量超過50余家。同年9月份,Shopee再度兩次揭示與部分ERP終止合作,最近一次是在3月18日。以此來統計,截至目前,違規第三方服務商已經超過60家。

近期被揭露的違規第三方服務商有YIXIAOBAO TW、INXIAOBAO IN、YIXIAOBAO VN、YIXIAOBAO PH、YIXIAOBAO SG、YIXIAOBAO TH、Ecsale8MY、RMAXS、RMAXSC、shopeeok、HY SHIP、qufabao。

Shopee表示,這些第三方合作平臺虛假宣稱為跨境賣家提供本地發貨渠道的違規行為,導致賣家產生較高的訂單不履行率,嚴重影響了買家的購物體驗。后續,平臺還將不定時進行審查第三方合作平臺。?

事實上,這類行為一直是Shopee明令禁止的。

對于這些違規行為,Shopee在今年1月份發布的《不正當競爭政策(NEW Unfair Competition Policy)》中明確,將嚴格監測一切發生在Shopee上的不公平商業競爭行為。

其中,包括站外交易、垃圾信息、損壞名譽、刷單、抓取數據、虛假流量、偽本土店鋪等,并將采取賬號限制、封號/賬號凍結等措施對此類不合規的賣家賬戶進行懲罰。

二、偽本土店鋪灰色產業鏈

如果說虛假評論是亞馬遜最嚴重的違規行為之一,那么偽本土店鋪則是Shopee首先嚴查的違規行為。

Shopee平臺有跨境店和本土店兩種不同類型的店鋪,本土店鋪需要賣家用本地資料申請,針對本地賣家開放。

在產品類別方面,因為要考慮海關等因素,跨境店鋪有類目上的限制,但本土店鋪可以上架禁售商品的類目。

在傭金和費率方面,Shopee的跨境店要收取5%-6%的傭金+2%的交易手續費,而本土店平臺傭金低至0%,最多需要收取2%的交易手續費。

而有的賣家投機取巧,靠隱藏跨境賣家的身份賺取本土賣家的生意。

據了解,被封殺的這批賣家買入大量本地賬號,通過ERP軟件海量上新品,但又沒有做本地庫存,出單后再從國內慢慢發貨過去。這就導致了平臺出現大量因無法及時發貨而被用戶取消訂單的現象,非常影響平臺用戶體驗。

客戶就是平臺的上帝,偽本土店鋪享受到了平臺的流量和產品紅利,卻只能給到跨境店的物流時效,給不了買家本土店消費的體驗,這樣投機取巧的行為明顯犯了平臺的大忌,是Shopee無法容忍的。

億邦動力曾報道,Shopee與偽本土店鋪之間的角力已持續近一年。這些偽本土店鋪從2019年起就開始在平臺上暗暗生長,到目前已衍生出了龐大的從SaaS軟件、物流再到培訓的Shopee生態下的灰色產業鏈。

此前,曾有臺灣本土賣家曝光,賣家有三種方式獲得偽臺灣本土店鋪賬戶。

第一種是,通過特殊渠道拿到臺灣的電話卡以及臺灣同胞的身份信息,以該身份信息通過實名認證后注冊Shopee本土店,市價在700-1000臺幣一個店。

第二種是,通過代運營協議或其他協議,獲取臺灣同胞的店鋪運營授權,從而獲得Shopee本土店鋪的運營權限,市價2000-3000臺幣一個店。

第三種是,通過合同在臺灣直接成立公司,合法合規經營,繳納稅金,1個公司可以開設5個Shopee企業店鋪(默認),市場價格一度被炒到5-8W臺幣一個公司。

這樣的交易一旦形成,代表后續包括售后、物流等交易信息都是灰色的。像虛假評論交易已經不是純粹的個人所為,背后是強大且有一定歷史規模的隊伍支撐,灰色產業鏈越來越延長。

不過,自2021年10月8日起Shopee已經真人視頻驗證等方式加大了對本土店的實名認證頻次。因此,經營虛假本土店鋪的賣家一旦被發現,將面臨被封店的風險。

三、隱憂的鋪貨模式

而究其本因,虛假本土店鋪灰色產業鏈的衍生,與Shopee無貨源鋪貨模式有很大關系。

Shopee有兩種運營模式,一種是精品模式,另一種是鋪貨模式。很多新手會在運營前期采取鋪貨模式,穩定之后轉向精細化運營。

鋪貨模式也被稱為無貨源模式,指的是賣家不囤貨,以低價從貨源網站拿貨,再通過一件代發賺取差價。鋪貨模式簡單容易上手,賣家每天批量上傳新品,產品數量多,可以短時間內獲得可觀的銷售額,有利于店鋪快速發展壯大。

但如今,鋪貨模式又延伸出雜貨鋪模式與店群鋪貨模式,前者忌同產品重復刊登,一旦被平臺發現,該店鋪存在同一個商品,輕則產品listing被下架,重則店鋪被直接封掉。

為了獲取暴利,很多賣家采取店群模式運營,同時運營幾十甚至上百個店鋪,這些店鋪銷售相同或不同的商品。采用店群鋪貨模式后,運營人員更多的時間放在處理訂單及售后問題,不需要再將大量的時間放在選品上,也降低了人員對選品的壓力。

之所以多開店,主要是為了能夠在平臺上占據更多商品展示位置,買家不管在哪個店鋪購買,賣家都能獲得訂單和盈利。而一個公司能申請的賬號的是有限的,因此第三方平臺提供偽本土賬號的生意應運而生。

而該模式下,Shopee印度、巴西擴張之路受阻。

2022年1月,印度第一信息報告FIR對Shopee India提起訴訟,聲稱Shopee在印度銷售來自中國的假冒偽劣產品。Shopee在印度的4名高管被立案調查。

Shopee在巴西的快速增長,引發巴西政府對當地零售商發展的擔憂,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動,其中包括將跨境電商產品關稅提高至60%,同時需要支付17%-25%的流轉稅。

另外,在消費者越發傾向于消費獨立站品牌的背景下,包括亞馬遜等在內的第三方平臺開始升級平臺賣家類型,政策傾斜于品牌商。

在獨立站模式面前,鋪貨模式的優勢正在弱化,鋪貨型賣家需要審慎考慮運營模式以求得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