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前腳宣布旗下社交電商有望成為印度第一大社交電商,后腳亞馬遜斥資了65億美元押注印度業務,并決定收購了社交電商初創公司GlowRoad。
二者之間的對決,再次升級,這次是社交電商之戰!
一、投入65億美元,亞馬遜押注印度
TikTok的入局與被動退出,巨頭們看到社交電商的潛力,均想從中分一杯羹。
據TechCrunch報道,近日,亞馬遜印度公司收購了社交電商初創公司GlowRoad,以尋求在印度電商市場獲得更多份額。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該收購談判已經完成,雙方可能會在幾天內公布具體細節,而GlowRoad的員工也將加入亞馬遜團隊中。
亞馬遜發言人證實,亞馬遜在印度業務上投資了65億美元,現在正通過全現金收購社交商務初創公司GlowRoad,以探索印度的社交商務。發言人表示,此舉將有助于該公司實現其到2025年將全國1000萬家企業數字化的承諾。?
發言人還強調:“亞馬遜將繼續探索新的方式,以實現印度的數字化,取悅客戶、微企業家和賣家,將成立4年的初創公司GlowRoad帶入市場,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關鍵一步。”
天眼查信息顯示,GlowRoad成立于2017年6月,總部位于班加羅爾,主要以批發價向賣家提供貨源,并幫助賣家在Facebook和WhatsApp上進行銷售,還負責商品交付和提供首付款工具。
4月初,GlowRoad表示將擴展到東南亞地區的一些市場。該公司目前現下擁有600多萬賣家,每位賣家每月的收入約為3.5萬印度盧比(460美元)。
而當下正風靡全球的TikTok正是在2017年上線,并于2018年進入印度市場,而事與愿違,自印度政府于2020年6月下發禁令后,TikTok徹底退出印度市場,當時它已在印度市場累積超過2億用戶。
也就在TikTok從印度市場大撤退后,印度社交電商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盡管TikTok在印度市場發展不如意,但并不影響其受到歐美市場等用戶的歡迎,并躍升為全球第一流量社交平臺。
如此勢頭,TikTok伺機搞起電商,并發展得如火如荼,包括無論是印度本土社交電商還是外來玩家,均蠢蠢欲動。
比如,軟銀投資的Meesho、印度頭條(Dailyhunt)下的Josh、印度時報集團旗下的MX TakaTak,ShareChat下的Moj……這些產品瓜分了TikTok退出后留下的空白。
其中,成立于2016年的Meesho背靠軟銀,目前穩坐印度第一大社交電商的座椅,并計劃在明年年底前實現1億規模的月交易用戶。而Meesho正面臨多個業務在燒錢運營的困境,寶座有易主的危機。
對于APP下載量占據印度互聯網用戶的75%的亞馬遜而言,5億下載量固然是稱霸印度電商市場,但能否借GlowRoad穩拿下印度第一社交電商的寶座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留有期待。
二、印度社交電商,還得看沃爾瑪
亞馬遜要奪第一社交電商,還得看沃爾瑪同不同意!
在印度本土社交電商瘋狂涌現的背景下,亞馬遜加入到競爭陣營,其頭號競爭對手沃爾瑪也在列。
一年前,沃爾瑪就已入局印度社交電商。
在亞馬遜收購GlowRoad的同期,據Business-Standard報道,Flipkart旗下社交電商平臺Shopsy預計今年將擁有1億用戶,并有望成為印度最大的社交電商平臺。?
Shopsy于2021年7月正式上線,一個月內用戶數量就超過20萬,月度活躍用戶在短短五個月內激增了近3倍。數據顯示,相比Meesho、DealShare、BulBul、GlowRoad等,Shopsy以超過3000萬的下載量位居榜首。
就社交電商平臺下載量而言,沃爾瑪已經領先于亞馬遜。
就平臺賣家規模而言,Shopsy在平臺上擁有超過25萬名賣家,Flipkart的目標是到2023年通過Shopsy為超過2500萬在線企業家提供支持。相比GlowRoad現下擁有的600多萬賣家,沃爾瑪相對遜色。
二者確實各有優劣勢,誰也不甘示弱,但就印度零售市場而言,沃爾瑪似乎整體更占優,并且正在押注印度市場。
亞馬遜印度站于2013年推出,目前賣家數已突破百萬。而沃爾瑪是通過Flipkart切入印度市場,后者成立于2007年,直到2018年被沃爾瑪收購。Flipkart本身一直也很給力,據路透社報道,Flipkart設定了500億美元的IPO估值目標,計劃到2023年IPO。
目前,Flipkart以其本土優勢占據印度零售市場約15%的份額,而亞馬遜印度則以不到10%的市場份額占據第二。也就意味著,沃爾瑪仍是領先于亞馬遜,這就可以理解沃爾瑪押注印度市場的底氣何在。
沃爾瑪為了擴大印度市場的規模,明確到2027年將其從印度的采購量增加到每年100億美元。
此外,沃爾瑪近日在新德里舉行的沃爾瑪全球賣家峰會上表示為印度本地賣家制定了詳細的跨境出口路線圖,并希望在今年吸引4萬名新賣家。
按其戰略發展下去,沃爾瑪也將成為印度電商市場的最大的贏家。
沃爾瑪來勢洶洶,壓力就給到了亞馬遜印度站。押注65億美元,亞馬遜印度社交電商之戰是否還能像物流之戰那么順利?
二、亞馬遜與沃爾瑪的決斗無處不在
從整體業務來看,亞馬遜與沃爾瑪之間的決斗真的是下滲到各個細分領域。
追溯二者的發展歷程,沃爾瑪成立于1962年,亞馬遜成立于1994年(起初為在線書城)。沃爾瑪雖算是亞馬遜的前輩,前者經歷了由實體業務向在線業務轉型,后者經歷了由在線業務向實體融合的過程,但意味著沃爾瑪不少在線業務會存在向亞馬遜在線業務模仿學習的可能。
第三方賣家之戰。
亞馬遜第三方賣家計劃于1999年上線,而沃爾瑪是從2007年才開始向線上轉型,推出“線上商城下單,線下門店提貨”服務,并在兩年后引入第三方賣家計劃。相比亞馬遜,沃爾瑪的第三方賣家計劃整整遲到了10年,并有模仿亞馬遜的痕跡。
同樣,二者爭搶賣家這一塊,至今未停止。自2021年正式開放中國賣家入駐后,沃爾瑪在半年內增加了5000位中國賣家,并且越來越多的亞馬遜賣家計劃拓展沃爾瑪。
會員之戰。
2005年亞馬遜推出Prime會員,并率先推出美國境內2日免費送達服務。10年后,亞馬遜迎來第一個一年一次的Prime會員日。
后知后覺的沃爾瑪,于2017年推出2日免費送達服務。直到2020年,沃爾瑪推出了對標亞馬遜Prime會員的Walmart+會員,向更多的第三方賣家開放入駐的同時,推出其首個黑五促銷日。
物流之戰。
早在2006年,亞馬遜FBA項目落地。沃爾瑪雖遲但到,2020年開始推出對標亞馬遜FBA的物流業務。
在2021年年初,沃爾瑪開始全力投入其自有物流服務WFS(Walmart Fulfillment Services)建設,用來與亞馬遜的FBA抗衡。除此之外,沃爾瑪還有GoLocal配送服務、InHomedelivery送貨上門服務、倉庫等物流業務,也是用來對標亞馬遜的物流業務,其中Flipkart在西孟加拉邦開設的印度最大物流中心近日已落成。
此外,二者之爭還有實體零售業務等。
不可否認,亞馬遜與沃爾瑪之間的決斗,從未間斷,但它們成就自身的同時,也在促進全球經濟良性發展,滿足全球消費者線上線下各異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