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4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4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99.6萬輛和96.5萬輛,環比分別下降47.1%和48.2%,同比分別下降41.9%和43.4%。今年1-4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649.4萬輛和65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6%和4.2%。
圖片來源:中汽協官網
走低情況符合預期,疫情影響有所緩解
今年4月疫情在國內大面積擴散,各地防控政策升級,其中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上海和長春地區汽車產業遭遇大幅減產,加之物流效率降低,導致汽車產業供應鏈緊張。數據顯示,4月上海地區五家主力車企產量環比3月下降75%,長春地區合資主力車企產量下降53%。另外,受上海地區供應鏈和物流停滯等影響,全國除上海和長春之外的其它地區4月乘用車產量總體下降38%。
不過,隨著各地針對復工復產的政策相繼落實,4月中下旬大部分地區的產能得到有序恢復,使4月最終的數據要稍好于行業的預期。
自主品牌增長勢頭凸顯
從市場份額看,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已經上升至57.0%,比上月提升8.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升14.9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品牌轎車、SUV和MPV市場占有率分別為46.2%、65.7%和66.9%,與上月相比,三款類型的產品市場占有率均呈增長趨勢,其中中國品牌SUV增長更為明顯。此外,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4.5%,同比下降0.5%;德系品牌份額19.4%,同比下降5.2%;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6.4%,同比下降3.1%;以神龍汽車為首的法系品牌市場份額提升0.4個百分點。
雖然有偶然因素的影響,不過自主品牌的崛起已是大勢所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比亞迪同比逆勢增長136%;廣汽埃安也保持增長,4月銷量為1.02萬輛,同比漲幅達到23%。
合資品牌集體遭殃,南北大眾跌幅過半
4月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當屬南北大眾,身處上海疫情核心地區的上汽大眾4月銷量同比出現7成的下滑,而身處長春的一汽-大眾也遇到同樣問題,4月銷量同比跌幅也達到了6成以上。但兩家的新能源產品ID系列車型在市場上的表現可圈可點,整體批發輛為6,307輛,占據主流合資品牌市場47%的份額。此外上汽通用銷量表現也出現下滑,4月銷量為2.4萬輛,同比下降70.5%。
行業內的產銷巨頭特斯拉也陷入了銷量困境,4月銷量僅為1,512輛。對此,特斯拉方面回應表示,不同于傳統廠商的庫存車模式,特斯拉直營模式將車輛從生產線直接送到用戶手中,實現零庫存模式。4月由于上海超級工廠受到疫情沖擊,生產端直接影響交付端。此外,上海超級工廠已有部分車輛出口發運至歐洲等地,考慮到跨境物流效率大幅降低、運輸受阻的情況下,這部分車輛尚未記為完成出口。
新能源市場韌性十足,表現依舊火熱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28.8萬輛,同比增長56.9%;1-4月累計批發142.5萬輛,同比增長109.6%。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28萬輛,同比增長45%;1-4月累計零售148.8萬輛,同比增長114.1%。
比亞迪依舊有著一騎絕塵的表現,4月批發銷量達105,475輛。除比亞迪外,上汽通用五菱(30,020輛)、奇瑞(15,568輛)、廣汽埃安(10,212輛)也都達到了新能源乘用車批發輛過萬的佳績。不過本月特斯拉因產能及統計方式的不同銷聲匿跡,同時造車新勢力也受到較大的沖擊。零跑汽車憑借車型價位更加親民的優勢,獲得9,087輛的交付成績;而話題性最高的蔚來,本月交付量僅為5,074輛,幾近腰斬;目前只有一款車型在售的理想汽車以4,167輛慘淡收場,環比跌幅達到了62.23%。
受疫情影響,多家供應鏈企業和整車企業在4月陸續停產,其中蔚來汽車暫停整車生產,直至4月14日其合肥生產基地才逐步恢復生產。理想汽車總裁沈亞楠直言,疫情的擴散,讓很多供應商無法快速復工復產,一定程度影響了理想汽車的產品交付。
5月形勢依舊嚴峻,供需兩端不能掉以輕心
進入5月,國內疫情高點已過,復工復產循序漸進,支持政策加速落地,整體有所好轉。長春的汽車制造能力在5月快速滿血復活,上海部分企業4月中下旬開始的復工復產逐漸推進,5月供給面臨逐步改善的狀態,將盡快滿足產業鏈的正常供給需求。目前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逐漸從“救火式”應急反應,轉變為常態化的高韌性供應鏈管理。盡管一切在向好的方向轉化,但5月的車市依然面臨較大挑戰。首先,北京、鄭州等地疫情加劇,上海地區依然處于全面管控狀態,5月同比去年估計還會有較大負增長。從供給端看,鎳礦價格波動的損失超預期,加之鋰礦漲價,個別地區運輸效率降低和運輸成本上漲,國內車企成本已經明顯上漲。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4月汽車產銷呈現明顯下降,當月產銷量在120萬輛左右,為近十年來同期月度新低,行業穩增長任務十分艱巨。不過從目前情況看,汽車產業發展形勢正在逐步好轉。目前環境下自主駕車出行成為首選,伴隨油價攀升,更多消費者將選擇購買新能源車。5月的新能源車供給環比會大幅改善,預計5月新能源車零售環比4月將是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