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裁員超三百人
壓力當前,即便背靠阿里,也逃不過裁員。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南亞電商平臺Daraz Group宣布將裁員11%,約為330人,以應對當前低迷的銷售增長和艱難的市場環境。
Daraz首席執行官Mikkelsen為此發布了一封公開信,信中提到了當前Daraz面對的市場環境。
(資料圖片)
他表示在過去的五年里,公司獲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在2022年,俄烏沖突、供應鏈中斷、通脹飆升、當地政府補貼減少等因素讓市場環境變得艱難,公司增長開始減緩。
因此,即便這家南亞電商平臺在過去五年里,活躍購物者數量由2018年的300萬增長到如今的1500萬以上,與去年同期相比,它的平均訂單增長率也超過100%。如今為了適應較低的增長前景,也不得不重新聚焦其核心業務并簡化組織架構,以提高盈利能力、節省各項成本,渡過眼下的難關。
只是這樣一來,它曾在2021年所立下在未來5年內每年將訂單增加一倍的目標,似乎變得更遠了。
2.全球電商緊縮
從2018年被阿里從Rocket Internet手中收購以來,Daraz就獲得了阿里的鼎力支持,正式成為了阿里全球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阿里在硬件設施層面將菜鳥、阿里云引入Daraz,幫助其完善物流體系,培訓優化商家服務,成功讓Daraz覆蓋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和尼泊爾等地的5億人口市場。
此外,還利用直播帶貨、雙十一等國內電商成功經驗,拉動平臺銷售額。數據顯示,去年雙11大促期間,斯里蘭卡GMV漲幅為853%,巴基斯坦為1025%,孟加拉國則問鼎站點銷售冠軍,GMV增漲1447%。
但總還有阿里顧及不到的地方,Daraz少不了要面對所有電商平臺起步期該面對的困難。去年10月,Mikkelsen就曾透露,目前Daraz仍然面臨著消費者不信任、賣家培訓與服務不到位等電商發展初期難題,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平臺仍需3-4年才能實現收支平衡。
因此,當仍在建立電商生態系統,為之后擴張市場打基礎的Daraz,遇上通脹漲至歷史高位、消費需求趨冷的一年,自然大受沖擊,也就加入了全球電商的裁員行列之中。
在這之前,亞馬遜裁員潮波及1萬8千名員工,京東宣布撤出印尼市場,Shopee更是不僅退出南美多個市場,撤掉歐洲最后一站波蘭,就連東南亞地區也在減薪裁員。
可以說,在電商業務未見好轉跡象之前,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刀刃對內,但獲取電商增長的難度在提升,措施也要相應升級,減員也許能降低一定成本,但恐怕不會是增效的最好辦法,而那些具有長期意義的事情,例如增加商家支持投入、獲取消費者信任等,或許才是能幫助企業們走出泥潭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