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拳出擊
越南開始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跨境賣家規范才有未來。
近日,據越南海關總署統計,自2023年初至2023年2月中旬,海關部門已累計查處案件1259起,貨物價值約4650億越盾(1956萬美元)。據了解,越南海關總署起訴3起案件,移交另一機構并提出起訴12起案件,征收和上繳國家預算的收入近280億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說到越南,它在跨境賣家心中一直有很高的分量,因為從越南的條件來看,就是妥妥的“潛力股”。
首先,越南人口眾多,且勞動力人口依舊屬于正增長的狀態,年輕人多便意味著有更少的撫養老人照顧孩子的壓力,儲蓄也會相應增加,市場潛力和消費能力也會進一步增強。
此外,越南近年來積極高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發生了重大改變,而從消費支出上來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已經呈現出了爆炸性增長,電子商務市場更是有可能在2025年達到2340億美元。
這對跨境賣家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誘惑,在巨大的誘惑面前,才會出現鉆空子的事件頻頻發生。
越南假貨問題由來已久,在河內、胡志明等地都有銷售假貨的線下檔口,這幾年隨著政府的日益重視,加上打擊力度也越來越大,近兩年這種情況也逐漸好轉。
越南海關部門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強打擊走私、商業欺詐等犯罪行為,加強邊境、海域和內陸地區巡邏,同時加強對各地海關打擊和防范走私、貿易詐騙手段的預報預警。
2.跨境平臺受影響
目前來看,Shopee、TikTok Shop、Lazada是越南最受歡迎的三大平臺,但在2月23日至2月28日這不到一周的時間內,這三個平臺陸續被越南黨媒《人民報》點名,指責他們充當假冒偽劣產品的“橋梁”,在越南本土引發了巨大關注。
(圖源:越南人民報)
據悉,在三家平臺搜索“迪奧手袋”“功能性食品”“CNK crossbody bag”等關鍵詞,會彈出數量眾多、價格不等,甚至明顯標注走私正品、余貨、一等品等宣傳語的產品。
這些產品的存在不僅違反了相關規定,價格更是低的離譜,連正品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正常情況下正品根本不可能賣到這個價格,顯然是假貨。
但即便這樣,卻仍然可以在平臺銷售,且數量還不少,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有人專門為Lazada、Shopee、TikTok Shop等平臺做代辦業務,只要繳納費用就可開設相關店鋪,甚至連店鋪好評也能通過某種手段暗箱操作。
倘若不加以監管,這些假冒商品和違反知識產權法的假冒商品變會更加瘋狂生長,平臺也在不經意間為這些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中創造了條件。
可以肯定的是,之后相關部門會繼續加大對網店的查處力度,而在越南媒體的“敲打”之下,越南的各個跨境電商平臺也要讓平臺內的商品更加規范,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發生,也能還各位跨境賣家一個健康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