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Temu價格戰升級,中小賣家快堅持不住了|環球焦點

2023-06-13 09:59:56

一、Temu開始新一輪壓價

拼多多的跨境電商平臺Temu,在海外一路狂飆。


(資料圖片)

不到一年的時間里,Temu已經先后在北美、巴西、澳洲、歐洲六國上線,開通了12個站點。6月22日,Temu還將登陸日本,目前已進入招標階段。Temu的擴張速度,令所有的跨境電商平臺望塵莫及。

然而,在Temu一路高歌猛進的背后,卻是無數中小賣家苦苦支撐,徘徊在關店邊緣。

近日有賣家表示,Temu開始了新一輪的壓價,要求賣家在核價通過的基礎上進一步降價,如果賣家不同意降價,店鋪后續的流量和單量都會受到影響。這等于是在說,要么降價,要么不做。

至于降價的幅度,Temu上有非常專業的買手,他們很清楚市場行情,會把每單的利潤壓到只有1-2元,甚至某些商品會被壓到進貨價以下,于是賣家只能放棄這個商品。

Temu上的商品價格普遍偏低

有賣家透露,自己在Temu經營了將近三個月,供貨價壓得很低,最多的一個月有4萬多元銷售額,但實際的毛利不到6000元。由于他開工作室運營,還需要支付房租水電等費用,所以一來二去根本沒賺到錢。

的確,為了盡可能壓低價格,Temu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

首先,Temu要求賣家的供貨價至少要比1688的同款商品價格低。這樣便堵死了部分個人賣家做“無貨源”中間商的路,提高了平臺的準入門檻。

其次,Temu推出了價格賽馬機制,如果同一款商品有多個賣家報價,平臺只會選擇最低的那個。

此外,Temu還推出了動銷機制,14天沒有動態銷售或者30天銷量低于30件、銷售額低于90美金的滯銷產品,就會被要求降價或者退出供貨。評分低于4.2的,也會直接下架。

面對Temu嚴格的低價政策,很多勢單力薄的中小賣家都堅持不下去了,最終選擇了退出Temu。

二、“托管模式”,為工廠賣家量身定做

其實,中小賣家在Temu上難做是正常現象,因為Temu的主要目標用戶本來就不是個人賣家,而是工廠賣家。

說到底,Temu的模式是一種類自營模式:Temu?負責商品定價、營銷獲客、履約,商家作為供應商只需備貨到倉,形成“供應鏈-平臺-海外消費者”交易鏈路。

這種模式和我們熟悉的淘寶、拼多多是不一樣的。一般的電商平臺,一個商品賣多少錢是賣家決定的,自己找貨源,自己發貨。但Temu相當于全程“托管”,賣家只需要提供貨源,定價、營銷、物流、售后平臺全包了。

在這種模式下,個人賣家其實只是一個中間商,并沒有太大優勢。但工廠賣家(產業帶商家)就不一樣了,他們是“貨源”本身,沒有任何中間商,即使按照Temu提出的價格也依然有一定的利潤。

而且,Temu所提供的,恰恰是工廠賣家最不擅長的環節,能當甩手掌柜再好不過。有些較垂直的類目最愁的是找不到銷路,而Temu則成了他們穩定的出貨渠道。更何況Temu還提供了0傭金、0保證金的優惠政策,物流費用都能承擔一半。

Temu的模式,簡直是為工廠賣家量身定做的。

當然,低價并不是Temu看重的唯一標準,平臺對質量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如果賣家在發貨和產品質量上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缺少條形碼和警示語,那Temu就會要求賣家使用官方加工倉服務,收費價格不低,還會階梯計費,第二次收取2倍,第三次收取3倍。

所以,即使是工廠賣家都有很大一部分未能滿足Temu的標準,更何況個人賣家了。

或許有人問,既然如此,為什么Temu還要邀請個人賣家入駐呢?一開始就拒之門外不就行了?

有賣家認為,這Temu在利用批發商、個人賣家等中小賣家幫其“測款”。雖然工廠能給出低價,但其產品不一定適合市場需求,而這些中小賣家有豐富的選品經驗和商業嗅覺,很清楚什么樣的商品有爆的潛力,可以為工廠賣家鋪路。等到爆款測試出來了,Temu便可以沿用他們的經驗,至于中小賣家是否留下并不重要。

這也難怪為什么會有大批Temu賣家離場,畢竟這個平臺在他們看來,并不適合他們。

三、拼多多,讓價格回歸使用價值

站在平臺的角度看,Temu的模式保證了整體較低的價格,因此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用戶。畢竟低價是最好的營銷手段,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另外嚴格的篩選機制也保證了貨品的質量,不至于過分影響口碑。

但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的模式并非只對自己有好處,客觀上,他們確實推動了“白牌”國貨出海,為廣大產業帶商家鋪開了一條銷路。

所謂白牌商品,就是沒有具體品牌的商品,他們往往質量過關,但沒有品牌帶來的高溢價,所以利潤微薄。多年以來,白牌國貨一直與品牌國貨互補,照顧到了不同需求的人群。

要知道,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不在乎商品的品牌,主打一個“能用就行”。可以說,他們構成了拼多多和Temu的基本盤。他們的需求,構成了一個十分龐大的市場。

因此,拼多多需要篩選出優質白牌商品的廠商,將他們納入麾下。比如從今年3月開始,拼多多出海扶持計劃的專項團隊深入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安徽、陜西、四川、湖北等國內100個優質產業帶,招募工廠型賣家充實Temu的賣家陣容。

拼多多宣稱,他們要“從產品結構、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品牌打造等方面,助力中國制造企業在出海的過程中實現轉型升級”。為此拼多多將投入百億資源,首期打造100個出海品牌,扶持10000家制造企業直連海外市場,助力中國制造業升級出海。

所以,Temu雖然壓縮了中小賣家的利潤空間,但其促成了眾多中國品牌出海,也讓產業帶商家從中受益。站在行業的高度看,Temu的模式確實有一定可取之處。

讓產品價格回歸到純粹的“使用價值”,造福更多消費者,這就是拼多多和Temu最大的價值所在。或許站在不同的立場會給予其或褒或貶的評價,但客觀存在的價值,永遠不會被抹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