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爭議頻頻
祭出低價利器,拼多多推出的跨境電商平臺Temu在海外市場一邊狂飆突進,一邊爭議頻頻。
今年4月底,Temu繼續加快擴張的步伐,宣布同步上線包括意大利站、德國站、荷蘭站、法國站、西班牙站在內的五個站點。又是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走向更大市場的Temu就已成功打響知名度。據Casaleggio Associati發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Temu首次進入意大利電商平臺流量數據排名前十名。但與此同時,隨著涌入Temu平臺的歐美消費者越來越多,該平臺商品質量差、不合規等種種批評和質疑聲也開始漸漸顯現。
“這個平臺上的不少產品價格超低,但質量欠佳。當修復這些產品的成本和當初買它們時一樣時,用戶就會發現自己扔東西的頻率會更加頻繁?!?/p>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倘若打開相關商品評論區,你會發現大量歐美消費者在感慨商品售價過分便宜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在吐槽商品質量差、不耐用等等。據了解,受此影響目前Temu在商業改善局(Better Business Bureau)只獲得了2.35星評級(滿分5星),并且截至2023年4月該平臺共收到了274起有關Temu的投訴。
面對Temu存在的爭議,也有消費者認為“一分價錢一分貨”,明確表示過自己并不介意,但這樣的消費者往往只是少數。
二、尋求解法
事實證明,靠低價搶市場對于新崛起的電商平臺來說確實有效,但這樣的打法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今眼看著Temu的熱度在歐美市場急速攀升,拼低價的副作用也開始顯現。
例如,由于Temu平臺上許多商品存在質量問題,不少歐美消費者認為即便這些商品售價都很便宜,但用戶可能會因為質量不過關而頻繁更換,而這樣的做法顯然是對可循環經濟和環保理念的挑戰。目前這一問題已經在意大利等市場上引起廣泛討論。
再例如,最初進入美國市場時,Temu為了迅速打響知名度,不僅推出了各種超乎想象的低價補貼和新客優惠,而且還進行了一系列燒錢營銷。效果雖是立竿見影,但鋪天蓋地的宣傳廣告也引起了部分用戶的不滿。在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有人吐槽自己在Temu上購物后,自己的郵箱在48小時內就收到了8封關于Temu的廣告郵件,有人擔心在使用Temu的過程中,自己的隱私信息安全無法得到保證。
更需要關注的是,除了會因為引起消費者不滿而導致口碑受損之外,Temu或許還將因為這些問題遭遇來自政府更嚴格的審查和指控。
就像不久前,美國眾議院下設委員會(USCC)發布了一份報告,指控Temu等平臺有違反美國關稅規定的嫌疑,同時還提到了侵犯版權、收集用戶數據等問題。此外,還有消息稱美國兩黨議員組成的團體目前正計劃推出新法案,旨在取消電商賣家享有從中國向美國出貨的關稅豁免。如果新法案成立,將對Temu等平臺的銷售產生巨大打擊。
風雨欲來,嗅到了危機的Temu也開始積極尋求解法。近日,Temu發布緊急招聘,招聘崗位包括駐美合規官、從事貿易合規的律師等。
不難看出,未來除了賣貨,力求合規并規避風險也會成為Temu努力的方向。不過Temu若想要在海外市場上站穩腳跟,仍需要在低價之外尋找更多的王牌,顯然Temu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