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媒購物率偏低
在社交電商發展火熱的東南亞市場,還隱藏著一個并不“起眼”的玩家。
最近,研究機構Milieu Insight對1000名新加坡消費者展開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在新加坡,社媒平臺主要有TikTok Shop、Facebook Marketplace以及Instagram Shop。盡管社交媒體盛行,但僅有16%的受訪者在過去6個月內通過社媒平臺購物。
(16%的消費者參與購物,圖源:marketing-interactive)
(資料圖片)
以席卷東南亞的直播電商TikTok Shop為例,僅有33%的受訪者聽說過該平臺。并且,在過去6個月內,只有5%的受訪者在上面成功購買了產品。就連在熱衷于社媒購物的Z世代中,這一數據也僅為11%。
(消費者購物平臺比例,圖源:Milieu Insight)
相比之下,像Shopee、Lazada這樣的傳統電商平臺更受消費者喜愛。調查稱,有88%的受訪者過去6個月內在這些平臺上進行過購物。這一系列數據都說明,社交電商在新加坡市場似乎并不受歡迎。
反觀同為東南亞的印尼、越南等電商市場,這一現象卻得到了兩級反轉。以印尼市場為例,使用社媒平臺進行購物的印尼消費者比例高達86%,其中有46%使用TikTok Shop進行購物。
在多項數據的對比下,這更加驗證了新加坡社交電商發展的基礎較為薄弱,許多消費者在社媒平臺購物的習慣還未養成。
二、潛力仍在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新加坡社交電商業務難以開發。恰恰相反的是,這一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
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的數據顯示,新加坡的社交電商行業預計每年將增長55.2%,到2023年達到12.557億美元。并且,目前有四分之三的新加坡人使用社媒平臺,還有63%的新加坡消費者了解并且樂于使用直播購物。
(新加坡社媒報告,圖源:commission factory)
伴隨著消費者逐漸上升的購物需求,不少社媒平臺,如Instagram、Facebook和YouTube相繼開始整合購物功能,允許賣家在平臺上展示和銷售商品。值得一提的是,新興直播電商TikTok Shop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了大量市場份額。
多項報告都表明,TikTok使用者的參與率是Instagram和Facebook的四到五倍。也就是說,TikTok對消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讓他們愿意在平臺上花更多時間去購物。
而對于新加坡消費者而言,他們更多的是用TikTok Shop來尋找新產品。另一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有58%的TikTok消費者表示,他們是通過內容創作者、網紅和名人的推薦去發現新產品;還有52%的消費者來自直播活動。
(一半的人尋找新產品,圖源:campaign)
消費者紛紛涌入TikTok Shop,賣家們也從中獲益。數據顯示,在TikTok上銷售產品和服務的賣家的收入增加了近50%。與此同時,近79%的企業已經從傳統的線下市場轉向了線上營銷渠道,這進一步推動了銷售額的增長。
毫無疑問的是,社交電商在新加坡的潛力仍然巨大。但目前這一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至于社交電商在未來是否能真正崛起,成為消費主流,這還有待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