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貨熱潮到來
退貨潮帶來的巨大包裹量正在淹沒零售商。
近日,UPS的發言人Jim Mayer表示,預計公司將在11月20日至1月21日期間,處理多達7000萬次退貨,這將比去年的退貨旺季有所上升,當時該公司處理了大約6500萬個退貨包裹。
這比一年前多處理的500萬個退貨包裹,不僅意味著旺季退貨量的上升,也表明UPS預估的退貨高峰增長已經超過了零售業的預期。
【資料圖】
此前Appriss Retail和全國零售聯合會在報告稱,2022年假期退貨率預計將與前一年持平,為17.9%,NRF也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盡管零售額連續 29 個月增長,但消費者今年退回零售商的總體商品率仍保持穩定。
UPS Store 零售和業務發展副總裁Steve Chambers對此表示,疫情期間許多實體企業轉向了電商銷售,還有不少客戶在網購商品希望在店內退貨,種種因素都導致了UPS退貨包裹量的增長。
2.成本壓力加重
但是,眼見退貨規模的越來越大,賣家開始吃不消了。
一方面,在退貨流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包括包裝材料、人工打包及往返運費等,即便有時能得到快遞公司補貼,但大多數時候還是需要賣家自掏腰包。根據Pitney Bowes的一項調查,退貨會使零售商平均損失其訂單價值的21%。
另一方面,旺季過后的集中退貨會讓賣家在短時間內難以及時處理退貨商品的重新入庫,從而出現倉庫貨物積壓,對賣家的倉庫利用率造成影響。
因此為了減輕退貨帶來的成本壓力,不少平臺和賣家目前都在采取收取退貨費用、縮短退貨時間等辦法,goTRG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大約60%的零售商正在收緊退貨政策,退貨管理公司Narvar也指出,41%的零售商現在正在收取退貨運費,高于以往的33%。
這似乎意味著,雖然零售業早已經習慣了節后退貨率的上升,但物流成本上升和庫存負擔過重讓賣家對退貨帶來的問題更加頭疼,因此想要控制成本開支的賣家們,不得不為退貨設立更高的門檻,以此來抵御買家大規模退貨所帶來的風險。
只不過,雖然讓買家自行支付運費屬于維護自身利潤的必要之舉,但也很可能引發買家不快,甚至遭遇客流下降,畢竟如今更多的消費者認為提供免費退貨服務的店鋪更值得信任,也就更愿意下單。
所以,賣家在能夠保證利潤空間的前提下,還是應該以客戶體驗為先,這樣可以在取得信任之后,獲得更多的回頭客,對賣家自身店鋪的發展也將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