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擴張規模
忍痛放棄波蘭之后,Shopee回到了它的大本營。
最近,Shopee的母公司冬海集團宣布,將在今年擴大其在馬來西亞的投資規模。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冬海集團已經分享了在馬來西亞的擴張計劃,其中包括建立一個新的物流電子商務倉庫。該倉庫將會是一個兩層高、面積達140萬平方英尺,并配備云基礎設施的綜合高科技物流園區。建成之后,它會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物流倉庫之一,還將創造出2000多個工作崗位,對當地的人力資源進行改善。
(資料圖)
正如部長Tengku Zafrul表示的,這一舉動,反映出冬海對自身發展前景的信心。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冬海集團就不斷傳出減員降薪和整頓業務的消息,旗下的Shopee也接連退出多個歐洲和南美市場,各地團隊的崗位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減。
因此在此節點,冬海集團宣布擴張規模,還追加投入大型倉庫,背后深意也很明顯,就是希望在收縮其他各地業務之后,集中精力在東南亞主場,穩住優勢,繼續挖掘自身戰斗力,爭取度過眼下的經營危機。
2.大有可為
其實冬海集團對馬來西亞的信心也是有跡可循的。
首先,一直以來,馬來西亞商業環境的運營和政策比較穩定,客戶能接受的單價也相對高些。可以說除了新加坡,Shopee在整個東南亞地區發展得最好的就是馬來西亞了,也因此,即便Shopee前期在馬來西亞投入了大量補貼,也還是很快就在2021年實現了盈利。
此外,馬來西亞商家對于Shopee的評價較高。根據Shopee Mylaysia在12月對1000多名馬來西亞市場賣家展開的調查顯示,63%的馬來西亞賣家對2023年的電商機會持積極態度。
尤其是來自健康與美容、玩具、兒童和嬰兒以及時尚與休閑等細分類別的賣家最為樂觀,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在2023年抓住機遇,收獲不錯的出單量。
當然,這并不代表馬來西亞市場就完全沒有問題,例如Shopee在馬來西亞的自營物流就比較慢,還經常遇到包裹丟失和送錯的投訴,如果未來Shopee要在馬來西亞繼續深耕,這一問題的解決將成為關鍵。
整體而言,母公司冬海集團讓Shopee把目光集中于東南亞市場,尤其是馬來西亞,為的就是早日改善盈利狀況。至于Shopee會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是否能夠解決好存在已久的物流難題,如愿把增長轉換為利潤,或許要到下一次財報公布時才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