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拆后首次注資
時隔4個月,Lazada又一次獲得了阿里的注資。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處的文件顯示,阿里巴巴再次向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注資3.53億美元。
【資料圖】
事實上,去年阿里巴巴就先后在5月、8月和12月進行3次注資,金額分別為3.7825億美元、9.125億美元以及3.425億美元,總計超過16億美元。
此次注資之所以意義重大,是因為這是在近期阿里巴巴宣布分拆業務之后向Lazada注入的首筆資金,前不久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曾在公開信中表示,“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可以說,再度注資相當于給Lazada提供了更有力的資金支持,讓其能夠早日獨立上市。
當然,與頻繁注資相對應的,是阿里對Lazada的巨大期待。此前的一份文件顯示,阿里的長期目標是將Lazada的GMV做到1000億美元,而截至2021年9月底,Lazada的GMV為210億美元,用戶規模達1.59億,也就是說,Lazada要將這一GMV翻5倍。
2.業務發展不溫不火
不過,即便擁有阿里的注資和扶持,Lazada的上市之路也并不會就此一路暢通無阻。
此前一年,市場就曾多次傳出Lazada即將單獨上市的消息,但最后因未獲得預期估值,阿里巴巴取消了與潛在投資者的談判,叫停為其融資10億美元的計劃,上市最終暫停。
顯然,過去的經驗證明,相比起背靠阿里集團,尋求融資獨立上市的難題只多不少。
此外,目前的Lazada業績表現也有待觀察。
從外部競爭來看,在整個東南亞地區,Shopee依然保持著領先地位,不管是在訪問量還是訂單量上,Lazada都要遜色一籌。Similarweb的數據顯示,在東南亞的最大電商市場印度尼西亞,Shopee的總訪問量幾乎是Lazada的兩倍。
從內部業績來看,前不久阿里發布的年度財報顯示,雖然Lazada的支付訂單數量同比增長了60%,訂單總額增長了約34%,賣家數也已經突破百萬大關,但其用于獲客和促銷的支出也在增加,因此在盈利上并沒有太大起色,目前在整個東南亞地區,只有泰國站在上個月報告了首次盈利。
總的來說,在阿里所有海外平臺中,Lazada的確是表現最出色的那個,否則阿里也不會對其寄予厚望,數次投入大額資金。
但綜合各方面情況來看,Lazada的未來仍然有著很多不確定性,不管是獨自上市,還是達成GMV目標,都不會像預期中想象的那么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