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商業績接連下滑
在市場低迷、不確定感變強的時刻里,人們消費意愿減弱已成常態,Costco要如何應對這場困境?
(相關資料圖)
前不久,Costco公布了4月份的銷售數據,結果顯示,公司總銷售額有一定的增長,但其電商業務及非必需品銷售額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
在銷售額方面,Costco在4月的凈銷售額為178.5億美元,比上一年的173.3 億美元銷售額增長3%。而在截至4月30日的過去35周內,凈銷售額為1556.2 億美元,比去年的1473.3億美元增長5.6%。
而在增長率方面,Costco4月份的總銷售額同比增長1.4%,但電商業績延續低迷態勢,銷售額下降了5.9%。而在更長時間內,截至4月30日的過去35周里,Costco的可比總銷售額增長了4.1%,電商銷售額則下降了7.6%。
具體到產品類別來看,食品和雜貨保持高位增長,非食品類商品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除了輪胎等汽車零配件以及健康美容產品表現較好,家居、電子產品和珠寶等類別的高價商品銷量均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Costco月度銷售報告的時間跨度拉長就會發現,過去四個月里,它的電子商務銷售額每個月都在下降。很明顯,相比起店內購物,Costco在網購方面的業績并不如意。
2.零售市場持續低迷
事實上,Costco之所以在電商業務上陷入低迷,和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不無關系。
一方面,Costco的網購的價格通常會比實體店更高。Costco方面對此給出的說法是,平臺有時會將運費和手續費計入在線商品的價格中,導致客戶支付的價格更高,但當客戶在網上查看的產品在附近的倉庫以更低的價格出售時,平臺也會通知客戶。因此,對于希望尋求優惠價格的用戶來說,親自前往店內購買會更劃算。
另一方面,Costco在網站上提供的送貨選擇對于購買的產品有很大的限制。目前Costco主要提供當天送貨和兩日送貨服務,如果用戶選擇的是兩天送貨服務,Costco則不提供新鮮農產品、面包店點心或烤雞等易腐爛物品,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澆滅了用戶網購的熱情。
此外,Costco作為一家倉儲式會員超市,以提供尋寶游戲式的購物體驗而著稱,門店中每種商品的布局、投放都經過了精心考慮,只為了讓客戶在其中獲得更好的購物體驗,并成為高度忠誠的會員客戶。同時,店內還會提供了堪稱慷慨的試吃樣本,主打量大與低價,讓會員在購物中享受到“薅羊毛”的快感。而這樣的體驗是在網購中難以獲得的。
從更大的層面來看,除了上述原因,Costco電商業務的萎縮,其實也和美國當前消費者開支減少的行為有關,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當前的零售市場趨勢:盡管通貨膨脹正在降溫,但消費者普遍仍對支出持謹慎態度。
更關鍵的是,遇到難題的并非只有Costco一家零售商,亞馬遜首席財務官?Brian Olsavsky)?曾在4月份表示,消費者正在盡可能地減少在可自由支配類別上的支出,以應對不確定的經濟環境,并積極尋找低價商品,可見,短期之內,巨頭們還要繼續熬過電商業務的低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