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出全托管模式
(資料圖片)
自速賣通、Lazada相繼推出全托管服務后,TikTok Shop這邊也不甘落后。
有多位業內人士透漏,TikTok電商最近對跨境業務進行了調整。其中一大重要調整點便是代號為“S”的項目團隊將啟動類自營的“全托管”模式,即賣家只負責供貨,平臺解決流量和貨品運營問題。
根據知情人士的說法,TikTok電商將直接對接中國供應鏈進行采購。按照現在的構想,采購的貨品一部分由TikTok官方進行銷售,一部分進入分銷系統,由達人選貨和分銷。
而在此之前,賣家需參與內容、直播、開店、運營、分銷等環節,這使許多中小賣家感到非常吃力。但“S”項目可以確保賣家銷售鏈路更短。在轉換成供應商后,賣家只需將貨品發到TikTok官方在國內的集貨倉,不需要再做前端的銷售和運營,流程上也會變得更加高效。
不過TikTok電商目前還處于邊調整邊調研的階段,最終方案還沒有完全敲定。且“S”項目采用直采還是代銷模式,TikTok電商官方還未給出明確結論。
隨著全托管模式的逐步啟動,TikTok電商的組織架構也與之做出相應的調整。據了解,為了做好該項目,TikTok原跨境業務線的不少員工被派往支援,還有一部分員工則去服務海外本土賣家的團隊繼續深耕。在兩個月內,TikTok電商的組織架構微調了4次。
不難看出,TikTok對“類自營”的全托管模式非常重視,其仍在繼續加碼電商業務發展。
二、機遇與挑戰并存
那么全托管模式究竟有什么優勢,能讓TikTok花費如此多精力去不斷布局呢?
事實上,最近各大電商平臺都在爭相布局全托管模式。尤其是阿里集團下的速賣通和Lazada更是相繼上線該業務,核心邏輯也具有高度一致性——由賣家負責貨品供應,平臺則負責后續所有的運營。
數據顯示,速賣通今年3月訂單量同比增長50%,整體用戶規模年同比增長45%,創下歷史新高,這與全托管模式的運用密不可分。
此外,Temu一直采用的類似于“全托管”的供貨合作模式也大獲成功。在今年第一季度,Temu下載量增長57%至1900萬次,穩居APP下載榜榜首。有了這些電商平臺的先例,TikTok推出全托管服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倘若TikTok真的推出全托管服務,這對TikTok的電商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TikTok能更好地把控商品品質、物流,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另一方面,TikTok還能更快地響應海外本土消費需求,彌補TikTok電商閉環中的重要缺失。
在如此巨大的發展機會下,還存在著許多挑戰。由于全托管的運營模式特點,這對TikTok的選品和運營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并且,TikTok還要面對來自Temu、SHEIN等平臺的競爭壓力。
可以看到,全托管模式已經在跨境電商行業掀起了一陣浪潮。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平臺推出此種模式,賣家出海的門檻也會變得更低。不過賣家還需謹慎使用,畢竟這一模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