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低價優勢
當韓國各大電商平臺的產品價格都在一路猛漲,只有Coupang是例外
【資料圖】
近日,韓國消費者組織全國委員會的最新分析顯示,在39種每月消費價格可追蹤的家庭必需品中,Coupang的18種自有品牌商品的平均價格在去年2月和今年2月之間下降了1.1%。
同期,大型食品企業18大類40種暢銷產品價格平均上漲9.5%,Coupang的價格下調在其中尤為顯眼。
消費者價格數據還顯示,部分大公司銷售的產品價格上漲了兩位數,例如Dongwon F&B Co. 的調味海藻產品今年的售價為3990韓元(3 美元),比去年2月的3589韓元上漲了11.1%。Kwangdong Pharmaceutical Co.的2升瓶裝水售價為1194韓元,也比之前的1071韓元上漲了11.4%。
與此同時,Coupang的自有品牌大部分價格都出現下跌或沒有變化,雞蛋等少部分產品價格出現上漲,但漲幅小于市場普遍漲幅。
2.多年布局深耕
Coupang之所以能在通貨膨脹高企和價格普遍上漲的環境中保持低價,離不開其前期的布局。
一方面,Coupang在韓國全國擁有的100個物流中心,極大降低了它的配送成本。目前70%的韓國人都住在距離Coupang物流中心10分鐘之內的地方,只要買家在前一天午夜前下單,Coupang就可以在早上7點前送貨,這樣一來,Coupang就能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快的送貨速度。
近來,Coupang還在倉庫內大舉推進自動化,目前正在試點運行的是大邱市物流中心,其內部已經開始引入大量自動導引、無人駕駛叉車和分揀機器人,以此替代倉庫工人并提高工作效率,從而節省下大量成本。
另一方面,Coupang還擁有內部品牌戰略,平臺負責處理所有交付、營銷和物流等事項,直接去除中間流通環節,用規模化的采購產品降低產品價格,而其他制造商只需關注生產和產品質量。
并且Coupang自有品牌產品的10家制造商中有9家為中小型企業,Coupang可以擁有更大的議價權,而這些企業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增幅高達500%的收入,又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他們愿意以較低的價格將產品供應給Coupang。
此外,Coupang也會從源頭上控制價格,盡可能地篩選出低價商品。之前CJ CheilJedang就想通過提高向Coupang銷售的產品的單價來擴大利潤,但Coupang希望降低價格,最終由于始終沒能確定供貨價格,Coupang暫時停售了相關產品。
可以說,正是由于Coupang多年來堅持物流建設和自有品牌戰略,才讓它有了控制價格上漲,甚至降價的底氣,同時還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零售利潤,進而擺脫了多年虧損,轉向全面盈利,照此趨勢發展下去,下一季度Coupang很可能繼續在營收層面收獲更大的數字,穩坐韓國電商的龍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