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入美國站品牌
亞馬遜終于在印度市場顯露出了它真正的野心。
(資料圖片)
近期,亞馬遜印度站宣布推出“GlobalBeautyStore”,允許印度站買家購買其美國站美容品牌商品,并使用當地貨幣支付。
據了解,此次亞馬遜共推出了精選的60多個國際美容品牌和超過5000種精選產品,產品涵蓋了Laneige、Innisfree、L"Occitane、PaulMitchell和Caudalie等全球美容品牌。
亞馬遜印度副總裁AmitAgarwal對此表示,這些美容產品同步到印度站之后,將展示在“GlobalBeautyStore”板塊,未來還將繼續添加更多產品種類和其它站點的品牌商品。
值得關注的是,通過這一舉措,印度成為了繼中國和墨西哥之后,亞馬遜第三個允許買家購買跨站點商品的市場。今后,對美容有濃厚興趣的印度消費者就可以快速購買到來自國際品牌的超過12個品類、400萬種美容產品,為亞馬遜印度站注入新活力。
畢竟,去年印度美容和個人護理市場規模已經高達263億美元。IMARC Group還預計,該市場在2023年至2028年將增長6.45%,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80億美元。
2.爭取市場份額
當然,在提升銷售額之外,亞馬遜讓國際美容品牌進入印度市場,還有著更大的期待。
首先,以國際美容品牌為切口,亞馬遜可以發展更多對該產品品類感興趣的Prime客戶。
相關數據顯示,Amazon Beauty一直是亞馬遜印度最大的品類之一,在每個月銷售的單位總數中都名列前三,其中更是有近半的美容收入都來自印度的Prime會員用戶。
因此,國際美容品牌引入之后,恰好能夠給亞馬遜帶來更多忠誠的印度客戶,進而使其在蓬勃發展的美容行業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而當亞馬遜在美容行業占據優勢之后,也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在當地與Flipkart等競爭對手展開抗衡了。
研究公司RedseerStrategy的數據曾顯示,沃爾瑪旗下的Flipkart去年在印度市場的份額為48%,相比之下,亞馬遜的市場份額為26%。當時它稱,亞馬遜落敗的原因在于,它在手機、時尚、電子和電器等類別中落后于Flipkart,但這些商品類別在去年占到了印度在線零售市場的70%左右。
也就是說,繞開手機、時尚、電子和電器等的對手強項類別,轉而從美容品類發力,亞馬遜無疑能獲得更大的贏面,甚至以此逆轉局面,追趕上對手也仍未可知。
總的來說,雖然在過去十年中,亞馬遜在印度的電子商務領域投入超過65億美元,也吸引了2億訪問人數,但還是在與本地電商平臺的競爭中陷入下風,而美容品牌,或許就是眼下能夠劃破尷尬局面的一把利刃。倘若亞馬遜真的能夠以此實現突圍,距離它在印度市場崛起的那天也就不遠了。